“教书匠”是逼出来的
教师在中国,大概因为孔子的缘故,地位是相当高的,“天地君亲师”,牌位上居第五位。近代以来,西方对教师的称赞传来,又有了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、“人类灵*的工程师”等赞扬。改革开放后还有了教师节;在这节日前后,街上张贴祝贺教师节的标语,学校开座谈会、发点钱或者并不十分希罕的物品,商店(包括理发店)打出“教师八折优惠”的广告,还是有节日气氛的。不过,自古以来,“家有三斗粮,不当孩子王”、“穷酸教书匠”等说法也很流行。关于教师穷酸的笑话,民间、书本上不在少数。试举一例。有位住馆先生,家境贫寒,常常连裤子都穿不上。一天,他没有裤子可穿,穿上长衫就去到书馆。在案桌前坐下,正教学生读书时,一只老猫嬉戏他的腿间。猫见球型的睾丸,把玩起来。先生时痒时痛,虽然想法赶走老猫,然老猫就是嬉戏劲头不减。解放后的一段的时间里,那些*治上有问题的知识分子,没有办法安排,大多数都被赶到学校当教师。这也许是“文革”中学校“牛*蛇神”比较多的原因。这一切虽然都是“官本位”的反映,但是,与教师在教书中或被逼、或自愿而成为“匠”有很大关系。“只为稻粮谋”,这是当教师自嘲的话;但也不完全是自嘲,自己和家人的饭食不得周全,当教师以糊口也是事实。这是被肚子所逼。既然教书,就得为学生得前程着想:科举时代就得教授科举考试的“经”,就得教授怎样做八股文章;考大学时代,教师就得跟着高考指挥棒转;各种证书考试、公务员考试、托福考试,都得教授学生掌握敲门砖得本领。这些考试内容都是“匠”字外面的那个大半“框”,教师的“斧头”只能在大半个“框”里挥舞,决不能越出“框”外。有本领的教师能够在这“框”里腾云驾雾,七十二变,得名得利,不但解决肚子问题,还有奖赏。如果越出“框”外,一切完蛋,不但肚子问题解决不了,还可能招来大灾祸,乃至坐牢杀头。“教书匠”是逼出来的。被逼出来的“教书匠”,得到了甜头,那被逼的感觉也就逐渐淡化,再进一步,就自愿自觉了。既然是“教书匠”,这么能够叫做“灵*的工程师”呢?把“灵*”装进“框”里进行雕琢,那些“灵*”就成了一个模样,没有了“*”,更没有了“灵”气。从这一角度看,“教书匠”是鲜活“灵*”的砍削者,是有罪的。
赞